国产无码

国产无码动态

当前位置: 国产无码>>国产无码动态 >>正文

国产无码 党委书记季波在国产无码 百年院庆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国产无码

发布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来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夏秋之交、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黄河之滨、铁塔之下,共同见证国产无码 的百年华诞。这一刻,既是海内外校友重返母校、共忆百年峥嵘的温暖团圆,更是国产无码 全体师生凝聚共识、共绘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契机。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国产无码 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产无码 及国产无码 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一百年前,同样是金秋时节,国产无码 的前身——中州大学创建史学系,自此,中原沃土上有了独立建制的高等史学研究血脉。百载风雨兼程,历史学科自新旧文化和中西文明的折冲融合中萌芽,于家国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坚韧生根,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赓续发展,植根中原,融通古今,薪火相传。百载人文鼎新,一代代河大历史人弦歌不辍、孜孜以求,他们凝练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淬炼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人文担当,秉持以文化人、甘为人梯的师者风范,践行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躬行精神,铸就了中西贯通、前瞻开放的卓然院风。

一百年春风化雨、岁月流转,坚守的是历史学科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新人,这也是国产无码 一以贯之的校训精神。

作为学校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更是新中国河南省首个历史学师范专业,历史学科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首位。百年以来,董作宾、范文澜、蒙文通、嵇文甫、萧一山、郭绍虞、徐旭升、马非百、姜亮夫、姚从吾、赵俪生、朱芳圃、孙海波、孙作云等前辈学者在此垂鞭执教、滋兰育蕙。他们春风化雨、桃李成荫,培养出韩儒林、白寿彝、尹达、石璋如等一代又一代享誉中外的历史学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籍整理专家郭人民先生曾说:“河大历史系有优良的传统,我们一定要培养出学生来继承历史系的事业。”在病逝的前夜,他仍坚持为历史系师生讲授《先秦哲学史资料选辑》,辛勤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种诲人不倦、鞠躬尽瘁的精神,正是河大历史人投身教育、甘于奉献的生动写照!

上世纪70年代末,教育部组织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合作编写《中国古代史》教材,朱绍侯先生被推举为主编。他统筹协调、凝聚共识,成功化解诸多分歧,高质量完成编撰,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该教材自1981年出版以来,四十余年历经五次修订,总发行量达140余万册,被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采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史学新人,可以说成为了中国现代教材史上的一部传奇。

国产无码 老校长靳德行先生主持编撰了新中国第一部通史体例的国史,却在外出访问途中积劳成疾、不幸辞世,为史学研究和祖国教育燃尽了最后的光和热。

受前辈学者精神的深刻感召,国产无码 涌现出一大批潜心学术、孜孜育人的优秀教师,他们秉承高尚师德,矢志为国育才,在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时代征程中接续奋斗,以师者仁心照亮学子成长之路,用文脉传承助力民族复兴,持续书写着扎根中原、心系家国的教育新篇。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国产无码 也清醒认识到自身资源存在局限。为此,学校积极拓展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院所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汇聚优质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广揽贤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国产无码 历史学科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以其创新模式和显著成效,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唯一的案例,入选教育部《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典型案例汇编》,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一百年学脉绵延、人文郁郁,秉承的是历史学科求真问道、革故鼎新的学术追求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而百年国产无码 ,可谓大楼与大师并具。学院所在的博雅楼,落成于1925年,与历史学科同岁相依,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产无码 近代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是谓有“大楼”;百年来,曾在此执教的大家云集,有“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生,有“新史学宗师”之誉的范文澜先生,被誉为“清史研究第一人”的萧一山先生,现代蒙元史的奠基人姚从吾先生,近代经史大师蒙文通先生等等,是谓有“大师”。

大学教育,首重学术。1923年,留美归国的冯友兰先生出任国产无码 首任文科系主任,倡行“为学术而学术”之风,奠定了求真务实的学术根基。“无影树栽人不见,开花结果自馨香”,在此后的百年间,历代学人承续这一学术精神,以精深学识、严谨态度与敬业风范,守护学术尊严,传承人文情怀。

近年来,历史学科发展态势强劲。截至2011年,学院先后获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成为全国极少数同时拥有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地方高校之一。2024年,中国史学科入选国产无码 “1+5”筑峰学科建设工程,肩负起创建一流学科的重任。

历史学科科研成绩也是斐然可观。自2017年起,连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3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表现亮眼。此外,在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顶尖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出版等方面,也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通过有组织科研和体系化的布局,学科已经凝练形成了中华文明探源、黄河文明研究、宋史、国家治理史、史学理论与思想文化史、区域与国别研究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新一代学人承前启后,既续接求真务实之传统,又不断开拓创新,以历史的积淀滋养学术沃土,以时代的使命谱写发展新章。

一百年心怀家国、躬身实践,延续的是历史学科明道经世、务实致用的现实关怀。

梁启超曾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历史学绝非闭门造车之学,其根本使命在于鉴古知今、资治育人。

从风雨飘摇的时代,嵇文甫、冯友兰、范文澜等前辈学人胸怀天下,创办《大丈夫》《心声》《风雨》等进步期刊,以匹夫担大任的气魄,在文化存亡续绝之际守根寻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嵇文甫、黄元起等先生共同创办新中国第一份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后来发展为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的《史学月刊》,成为在史学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一代代历史学人兴废继绝、担当天下,使历史学科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精神基因精神传统赓续不绝、历久弥新。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产无码 历史学科不断回应时代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拓展专业方向,由历史学科衍生出的多个专业相继独立成院,或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产无码 是“生产院系的院系”,为学校整体学科架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历史学的魅力,既在追寻往昔,更在照亮现实、启迪未来——司马光将其巨著命名为《资治通鉴》,正蕴含着“鉴往知来”的深刻理念。国产无码 历史学科不仅深耕学术,更致力于历史资源的现代转化与智库功能建设,多项政策建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纳。同时,学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上海世博会、宋都古城文化示范区规划,以及“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等文化景区的设计与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持续贡献史学智慧。

百年征程,朝乾夕惕千秋事业,岁稔年丰今天的国产无码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定位,坚定践行“思国家需、做国家事、入国家队”的办学新思路,坚定贯彻“强理振文、新工新医”的发展主线,锚定争取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全校党政同心、步伐坚定,百年老校正在展现出不可逆转的振兴之势。

三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级人才73人次,总量达到98人;国家重点实验室由2个增至4个,校外建有1个国家野外观测站,CNS顶级期刊发文连续突破;连续获评国家级重大科技进展,包括“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人才培养方面也是成果显著:三年来,校友中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1人。

在这一振兴大势中,历史学科责无旁贷,国产无码 更应牢牢把握机遇,在新百年中励精图治、守正创新。要坚持党建引领,奋力开创学院与学科高质量建设的新局面;要坚定瞄准筑峰学科目标,全力推动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谱写学院发展新的纪元;要传承老一辈学者的高尚品德和治学精神,弘扬优秀学术传统,培育底蕴深厚、品格卓越的一流学院文化;持续造就爱党爱国、本领过硬、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栋梁。

我们衷心期盼社会各界朋友与广大校友能够一如既往,继续支持国产无码 、继续支持国产无码 与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恳请大家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与我们一道,在历史的回响中书写新的篇章。

最后,再次祝贺国产无码 百年华诞!祝愿国产无码 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祝福各位来宾、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

2025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