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码

国产无码动态

当前位置: 国产无码>>国产无码动态 >>正文

国产无码 青年教师刘亚雄与外籍教师Jonathan R. Wood发表合作研究成果

作者:国产无码

发布时间:2025-09-25

浏览次数:

来源:

近日,由国产无码 青年教师刘亚雄与外籍教师Jonathan R. Wood合作研究的成果在Internet Archaeology期刊上发表。该研究对中西方铁器时代的发展差异提出了新的解读:中国比西方早约2000年掌握铸铁技术的关键原因,并非由于技术能力的优越,而是由各自的社会政治环境及应用需求所驱动。

研究指出,虽然块炼铁(bloomery iron)和铸铁(cast iron)在技术上均可通过类似炉体实现,但中国在公元前6-5世纪就发展出成熟的铸铁产业,而欧洲直到14世纪以后才系统性地生产铸铁。这一长达两千年的时间差,传统观点常归因于东方技术上的领先,但本文通过考古、冶金与历史文献的多维证据,提出了全新的解读框架。

研究发现,中国的铸铁技术起源于块炼铁炉的改进,并高度依赖当时已非常成熟的青铜铸造与制陶技术。青铜工业带来的坩埚熔炼技术(cupola furnace)与陶器烧制中发展出的高温窑炉,为熔铸生铁和脱碳处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对农业扩张的需求大幅增加,铸铁工具——特别是农具——成为推动土地开垦与边境控制的战略资源。

反观西方,铁技术兴起于青铜时代崩溃(约公元前1200年)后的“黑暗时代”,政治结构断裂、长途贸易网络瓦解。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青铜工业之外的铁匠群体逐渐崛起,他们凭借灵活的锻造技术,为新兴的地方精英定制武器和高等级功能物品,而非追求规模化生产。块炼铁因此成为主流,而铸铁仅作为冶炼副产物被回炉重用。

中西方在铁器采纳上所走的不同发展路径

即使是在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记载中盛赞来自中国的优质铁器传入罗马时期,西方也并未采纳中国的铸铁工艺。研究认为,西方铁匠群体为维护其技术垄断与社会地位,有意无意地抵制了可能威胁其手工业生态的铸铁技术。这种技术选择的“路径依赖”,在西方持续了近两千年。

这一研究不仅重构了冶铁技术史的全球图景,也凸显了技术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深层互动。正如作者所说:“没有青铜和制陶的技术基础,中国可能走上与西方相似的道路——继续生产块炼铁;而没有国家推动的农业与军事需求,铸铁也可能仅停留在实验阶段。”

该研究强调,真正推动重大技术变革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的优越性,而是它是否嵌入到适合的社会系统与应用场景中。这一视角也为理解其他领域的技术演进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Internet Archaeology》是英国约克大学考古系运营、英国考古委员会出版的一份开放获取的同行评审数字期刊,专注于考古学领域,自1996年起在线出版。该期刊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考古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播。

论文链接://doi.org/10.11141/ia.69.14